只要存在固定成本,经营杠杆就会悄然发生作用。如果能在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中平衡好经营杠杆,就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风险、创造效益。我们可以在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评价企业的投资方案时利用经营杠杆的知识。
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
产品销售是企业的利润之源,而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经营杠杆系数正是这样一个描述市场供求波动对企业经营利润影响程度,反映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可以推导出目标期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1+经营杠杆系数×预计销售额变动率)
假设乙公司基期息税前利润为100万元,经营杠杆系数为2。当预计销售额变动率为20%时,目标期息税前利润将以销售额变动率2倍的幅度增加,达到140万元;反之,当预计销售额变动率为-20%时,目标期息税前利润将以销售额变动率2倍的幅度减少,降为60万元。
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既可以用来衡量经营杠杆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反映、评价企业经营风险的强弱,经营杠杆的大小与经营风险的强弱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用经营杠杆来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的根源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战略选择、产品定价、销售策略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销量的变化,进而造成生产经营成果的变动。
经营杠杆发挥作用的支点——固定成本,是不随销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在“不确定因素”之列,因此经营杠杆不是经营风险的根源。
但是,当销量发生变动时,固定成本就会参与影响生产经营成果的过程,它的作用是使生产经营成果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动,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变大。经营杠杆可以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
所以说,经营杠杆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能够加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经营杠杆的大小来控制经营风险。
那么企业怎样通过控制经营杠杆来控制经营风险呢?
第一,调节固定成本的比重。如果企业的经营处于衰退期,此时较高的经营杠杆会导致企业的盈利波动巨大,经营风险相应地也会很大,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固定成本的比重来削弱经营杠杆的作用,增强企业盈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第二,提高销售额。在企业生产能力许可,而且不至于过度使用企业资源的情况下,努力提高销售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的经营杠杆,增强企业的自身实力,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的风险防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能来自很多方面,企业需要在生产、销售、财务等各方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然,也可以把经营杠杆系数作为风险预警的一个重要指标。
评价企业的投资方案
当企业存在闲置资金的时候,会将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而企业投资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由于长期投资的影响时间长,投入金额大,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所以,长期投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投资一旦形成,往往会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巨额的固定成本,经营杠杆效应也就随之产生。由投资转化而来的固定成本越大,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下,息税前利润随销售额的变动幅度越大,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因此,投资人在投资前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经营杠杆作用,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判断经营风险,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及对待风险的态度结合起来,判定能否承受风险,决定是否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