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企业开展审计活动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分。所谓内部审计,一般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而外部审计则是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完成。那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具体是什么?
一般来说,有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审计范围不同
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内部控制的详细调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而外部审计主要是对委托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必要调查(也称为“风险评估和符合性测试”)和年度会计报告相关资料的审核(可称为“实质性测试”)。
2、审计人员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均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在职职(员)工,只有涉及到复杂项目或者是特殊需要才会聘请一些外部的专业人才。
而外部审计的人员主要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项目小组或团队(指大型审计)。
3、审计目的不同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审计和分析评价,来判断如何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核算水平和经济效益。
而外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验证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或财务收支,并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发表公允性意见,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4、报告格式不同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而外部审计报告一般是简式的,分为:正文、三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等。
5、使用人员不同
内部审计的报告只上报给单位的主管领导或者董事会就行了。
而外部审计报告一般是在接受委托的前提下,完成审计程序后,提供给委托人使用。
6、审计权限不同
内部审计是按照董事会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和董事长、总经理临时指派的审计任务进行的,也有一定的强制性。
而外部审计的审计业务都必须是在接受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委托或者签订了业务约定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带有强制性。